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罗索

案例剖析:泰科难题

罗索客 发布于 2002-07-05 17:56 点击:次 
2002年06月17日 10:24 《环球企业家》杂志 唐震煊/文 过去十年,人们常常将泰科看作是通用电气的克隆版本,可在市值大幅缩水之后,投资者对其会计问题表示了不满4个月前,华尔街的承销商们瞄准了一块“肥肉”——在泰科(Tyco International Inc.)公司分拆成4家独立公司
TAG:

2002年06月17日 10:24 《环球企业家》杂志

  唐震煊/文

  过去十年,人们常常将泰科看作是通用电气的克隆版本,可在市值大幅缩水之后,投资者对其会计问题表示了不满4个月前,华尔街的承销商们瞄准了一块“肥肉”——在泰科(Tyco International Inc.)公司分拆成4家独立公司的IPO业务中大赚一票。可是现在,他们却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自从宣布了分拆后,泰科的股价一路下跌。4月25日,CEO丹尼斯·克斯罗斯基( Dennis Kozlowski)不得不放弃了这项分拆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将其子公司CIT Group单独上市。短短3个月内,泰科的“大转弯”着实令人惊讶,也让人们对公司战略的严肃性发生了怀疑。当天,泰科股价下跌了20%,至20.75美元,此时的泰科股票已经在今年下跌了65%,总体市值缩水750亿美元。这还不是唯一的坏消息,另有两个分别是:第二季度亏损19亿美元;裁员7100人。

  比起环球电讯、安然公司等巨头,泰科也许还要幸运得多:它还没有破产,虽然对其会计问题的责难甚嚣尘上。这家多元化经营的大公司究竟怎么了?

  长大的秘密和许多大型企业集团一样,泰科在短短十年间迅速膨胀的法宝就是并购,它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收购了200多家公司。

  1992年,当克斯罗斯基成为泰科的CEO时,泰科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不过,克斯罗斯基似乎十分了解华尔街的心思,在他的一手操作下,泰科通过并购使企业规模迅速膨胀,成为美国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7年至2001年间,泰科的收购活动达到了顶峰,其销售收入从170亿美元涨到令人瞠目的360亿美元,利润也增长了4倍,从12亿美元涨到51亿美元。

  这家公司立刻成为华尔街的明星,受到投资人的热烈追捧,即使在去年,泰科备受各种问题困扰时,证券分析师仍然建议投资人“买进”该股。克斯罗斯基也受到鼓舞,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建立一家与沃伦·巴菲特的柏克希尔—哈撒威公司相媲美的企业联合体。有报导称,克斯罗斯基曾吹嘘,他希望在2006年60岁之前经营一个价值1000亿美元的企业王国。

  随着并购而来的就是泰科的经营走向多元化。许多企业为了分散经营风险,都选择多元化经营方式,开展多项业务。泰科亦是如此,其业务涉及电子零件制造、安全器材、电信设备、医疗器材、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是世界为数不多的提供如此之多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集团。在鼎盛时期,泰科的全球员工总数高达24万人,市值高达950亿美元,超过了老牌公司AT&T。

  但是去年,泰科的好日子结束了。在分散经营风险的同时,泰科也将自己推入了另外一个危险的境地:进入众多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主营业务不突出,一旦遭遇到全面性的经济衰退或者金融风暴的影响,企业没有足够资源进行风险抵抗,因为有太多的部分需要救急;而且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也带来了种种管理上的问题。安然事件而引出的会计问题更使泰科头疼不已。

  信任危机对泰科会计问题的指责并不是刚刚出现。早在1999年4月,避险基金Kyniko Associations董事长佳诺斯在一篇名为《泰科的泰坦尼克》的文章中,对泰科收购某些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的会计问题提出了疑问。不过当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泰科开出了一切正常的诊断书,使其免遭劫难。

  在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会计问题曝光之前,公众对于企业的会计问题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度关注,包括泰科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都变成了怀疑的对象。对泰科而言,这一次的风暴显然来得要凶猛的多。

  佳诺斯指出,泰科在会计问题上不老实,许多被泰科收购的公司在收购前的几个月里通过抬高成本、降低销售收入等手段人为减少了公司运营收入,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并购完成几个月后,泰科的收入猛增,以致该公司在1996至2000年财年的年收入增长高达40%,即使在去年也达到了28%。

  显然,这次的问题不能和上次一样以喜剧收场,由会计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使投资人与泰科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虽然泰科将这些推断都斥为“毫无根据的猜测”,却在投资人那里没什么效果。在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下,公司的市场表现每况愈下。

  为了避免破产悲剧,泰科于2002年1月宣布将公司一分为四:将家庭保安系统、电子零件制造部门以及泰科全球的光纤网络建设部门合并为一家公司;医疗保健部门单独成立一家公司;防火设备和金融部门也将单独成立公司。泰科还谋求出售其塑料业务,有消息认为这是因为塑料部门的审计出现了问题。泰科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削减其230亿美元债务中的110亿美元,增加公司的现金流。

  但3个月后,泰科却出人意料地取消了公司分拆计划,克斯罗斯基承认分拆是一个错误,他指出,自己对原先的分拆计划所受到的强烈关注感到意外,并许诺在其任期内不会分拆泰科。为了融得更多急需的现金,泰科转而实施一项简单但具有风险的计划--将子公司CIT Group单独申请IPO。CIT主要是一家商业借贷公司,管理着大约500亿美元的资产。根据其资产报表,该公司在截至12月31日的最新财政季度中,净利润为2.391亿美元,净融资利润为4.645亿美元。泰科希望能够借此筹集71.5亿美元的资金。如果能如愿以偿,此项IPO将成为仅次于卡夫食品IPO募集到的86.8亿美元以及AT&T无线部门在2000年IPO时得到的90多亿美元,也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国内最大的IPO之一。

  很多投资人对这个上市计划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因为在所有IPO中,如果交易无法兜售给投资者,这项IPO就可能被取消。著名评级机构穆迪也调低了泰科长期债券的级别,认为在削减债务上,新计划显然不如1月公布的拆分计划。

  备受争议的总裁其实,泰科的壮大与出现危机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泰科董事长兼CEO克斯罗斯基。1992年在接替福特出任公司CEO后,克斯罗斯基开始了他激进的扩张计划。在短短十年间,泰科创造了一个神话,克斯罗斯基也成了神话中的英雄和华尔街的宠儿,他的意志显然已经成为公司的意志。

  但是,克斯罗斯基的收购计划只是昙花一现,频繁收购将浮躁的商业气氛推向极致,泰科在收入上的良好表现似乎应当是规模扩大自然而然的结果,与克斯罗斯基的管理能力干系不大。克斯罗斯基更像一个买卖人,而不是企业家。由于缺乏扎实的经营基础,泰科的根基不稳,克斯罗斯基在分拆事件上的出尔反尔更让投资者怀疑。

  对克斯罗斯基诟病还不远不止这些。自从1999年以来,克斯罗斯基和公司的财务总监施瓦茨陆续将出售了大约500万美元的泰科股票,克斯罗斯基的信用受到了严峻挑战。匹兹堡一家投资集团的经理认为,克斯罗斯基和泰科的信用问题使公司的股票“笼罩着悲观气氛。”但是支持他的人则宁愿相信,泰科不断进行的收购掩藏了克斯罗斯基的管理才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肯尼迪认为泰科战略的转变显示了克斯罗斯基“非凡的整合能力”。泰科一位前董事罗伯特·曼克斯将克斯罗斯基看作一位高超的并购专家,公司的董事会也在继续支持克斯罗斯基采取的政策。

  克斯罗斯基希望在一段时间内,他还能够继续担任公司掌门人。他声称自己是“将泰科带出逆境的最佳人选”,但是要让投资人恢复对泰科信心的难度确实不小。 (iwgh)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译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同学习共成长。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罗索实验室 [http://www.rosoo.net/a/200207/2677.html]
本文出处: 作者:iwgh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将本文分享到微信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