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罗索

iPad未来何去何从,或借鉴Windows 10的思路?

落鹤生 发布于 2015-02-05 12:18 点击:次 
我 一直希望iPad可以变得更像计算机一些,就像Surface做的那样。一些人可能不赞同,他们会觉得iPad已经拥有众多生产力工具可用。而我仍然会坚 持自己的看法,为何OS X与iOS需要割裂开来?看看Windows 10,这是微软在经过数年充满混乱的发展后给出的答案。
TAG: Windows10  iPad  

iPad已经快5岁了,该产品自面市之日起就在iPhone与Mac间施展平衡术。关于iPad的未来,《CNET》刊登了一篇具有独特视点的文 章,以下是该文的主要内容:如今,苹果的世界已经完全被iPhone占据。看看最新的销售数据,iPhone几乎占据四分之三的收入,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Mac和iPad的销售势头虽然足以让其他公司侧目,但是较iPhone相距甚远。iPad的销售实际上正面临下降趋势。

但是,Mac和iPad似乎都将于2015年推出新品:关于大屏幕版本iPad以及小屏幕版本MacBook Air的传闻喧嚣尘上,而且据说它们都将推出12.5英寸的版本。

如果传闻属实,那么它们如何共存?它们面对不同的消费者吗?为何不能合二为一推出一种型号呢?更薄更轻的触控平板电脑,配备可分离键盘?也许,仅仅是也许,其上运行的系统结合了Mac OS X以及iOS的长处?

也许,答案在微软那里可以找到。

我 一直希望iPad可以变得更像计算机一些,就像Surface做的那样。一些人可能不赞同,他们会觉得iPad已经拥有众多生产力工具可用。而我仍然会坚 持自己的看法,为何OS X与iOS需要割裂开来?看看Windows 10,这是微软在经过数年充满混乱的发展后给出的答案。

可能我构想中的iPad更像一台苹果版本的Surface Pro平板电脑,这么说也许会冒犯果粉。但是,iPad需要改变,它需要激发人们的兴趣,它需要一点新的想法。

通过自己的硬件和即将到来的Windows 10,微软正在积极地开拓未来。苹果也许可以从中学点什么。

微软之道:多重设备,一个系统

微软尝试将一个系统用于多种设备的举动始于Windows 8,由于用户体验不佳,最终以失败告终。

看上去微软对Windows 10做出了诸多改进,使用的手法感觉与谷歌非常相似。通用应用据称可以同时在手机、平板电脑、PC甚至Xbox One上运行。虽然实际效果如何仍需观察,但是想法听起来非常不错。

包括YouTube、Gmail、Drive以及Docs在内的谷歌应用将通用性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我在任何设备上都可以使用谷歌Drive。这种随处都可工作的哲学不是非常正确吗?微软的应用也在采取类似步骤,尤其是OneDrive。

苹 果也并非毫无建树。实际上,iOS与OS X同样存在诸多共通之处,核心应用采用了类似步骤;iWork、iLife、iCloud Drive、日历同步、地址簿、FaceTime视频通话、文本与iMessages、笔记、照片以及许多功能都同时存在两个系统之上。它们就相当于苹果 产品世界里面的通用应用。

但是,Mac与iPhone/iPad之间距离尚存。无论我如何尝试,都无法将MacBook能够处理的正式工作 任务交给 iPad来处理。而且,无论App Store有多少优秀的应用,我都不能在Mac上使用,反之亦然。对于在生产力工具上投入巨大的人会感到非常挫败。

在核心软件及界面上,两者还是存在诸多差异。iOS不如OS X那样灵活。例如,我无法将工作区域扩展至屏幕之外。

微软Windows 10的Continuum提供了另一种方案:其号称能够在触屏平板电脑和有外置键盘的型号之间无缝切换,软件能够智能识别是否存在键盘外设;它同时号称能够在基于应用的平板电脑以及更加传统的桌面计算机之间智能切换。

苹果已经有了一个类似的Continuity技术,其重点放在iOS设备与Mac的无缝切换上。全新的iPad也可以考虑提供配备键盘的型号,或者未来的Mac可以通过配备触摸屏来兼容iOS应用。

iPad,是作出改变的时候了

苹果当前的计算机设计已经落入窠臼。MacBook Air外形多年未变;iMac的设计虽有改变,但是一直承袭2006年以来的一体机概念;虽说Mac Pro采用全新设计,但是其并非苹果主流产品;而iPad自推出之日起就没太多变化。

 

苹果在iPad上采取的保守风格让消费者日生厌倦之情。多年来,我一直希望iPad可以配备一个键盘,使其成为功能完善的PC。现在,我仍然在用笔记本。对于iPad来说,配备键盘或手写笔会对用户构成致命的吸引力。

微 软正在通过Windows 10继续探索跨界融合之道。虽然iOS与OS X可能永远无法真正合二为一,但让iOS与OS X设备更加接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喜爱苹果产品的连续性,但是事情不能永远一成不变。iPhone的成功是对积极改变作出的一个完美注解。微软也已经做 出了示范。对于苹果来说,现在是时候积极跟进了。

(秩名)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译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同学习共成长。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罗索实验室 [http://www.rosoo.net/a/201502/17225.html]
本文出处:cnbeta网站 作者:秩名 原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将本文分享到微信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