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罗索

ITU-T草案《基于代理的多媒体NAT/FW穿越机制(H.Proxy)》规范简介

罗索客 发布于 2009-05-26 23:40 点击:次 
介绍了ITU-T草案《基于代理的多媒体NAT/FW穿越机制(H.Proxy)》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代理的应用场景、功能实体和接口定义、组网位置和基于H.323协议的NAT/FW穿越方案等。
TAG:

ITU-T草案《基于代理的多媒体NAT/FW穿越机制(H.Proxy)》规范简介 
 
一、引言

由于IPv4地址的匮乏,越来越多的NAT和防火墙设备(FW)被引入现有的网络中。可是NAT/FW设备的大量部署造成了网络的复杂化,同时破坏了网络端到端的透明性,因此阻断了大部分多媒体业务的应用。针对该问题,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NAT/FW的多媒体穿越解决方案,并且各有千秋。《基于代理的多媒体NAT/FW穿越机制(H. Proxy)》草案是由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牵头,联合国内数家单位,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一个基于代理方式的多媒体业务NAT/FW穿越机制(目前是基于H.323的)。其基本原理为:在不改变网络中任何其他的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增加一个或者多个代理(Proxy)来完成多媒体业务的信令流和媒体流的NAT/FW的穿越。

二、Proxy的应用场景

H.Proxy机制的典型特点有: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可能只有H.Proxy能够工作;已经部署在多媒体通信网络中;需要对网络和终端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

1.已有网络

非常典型的一种场景是:网络中已经部署了无ALG功能的传统NAT设备,并且通常终端和服务器等设备没有做针对NAT/FW穿越的协议扩展。这时如果对NAT/FW、终端或者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会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有时甚至是不现实的。如果使用Proxy来实现NAT/FW的穿越,则可以完全避免对现有任何设备的升级改造,因此在此类应用场景中,应用Proxy辅助多媒体业务完成NAT/FW的穿越是很有必要的。

2.服务器位于私网的网络

某些运营商或者企业网为了保护服务器的安全,而将服务器置于一级或者多级私网中,某些终端位于另外的一级或者多级私网中,如图1所示。这样的部署会导致一些NAT/FW的穿越机制(比如协议扩展)失效,而基于Proxy的NAT/FW穿越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3.可控可管理的网络

目前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大都支持端到端的通信,这样对于运营商或者企业来说很难控制终端用户的行为,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针对于防火墙的穿越方案有时需要打开防火墙的限制端口,从而又降低了防火墙的安全机制。由于Proxy位于网络中所有的多媒体终端与服务器间的信令和媒体通路上,因此可以把作为穿越机制驻留点的Proxy扩展为合法监听、QoS策略和安全保证等功能,实现网络运营者对于网络可控可管理的需求。

三、Proxy的功能实体和接口

代理设备的基本功能辅助完成多媒体业务的NAT/FW穿越。其工作原理为:Proxy参与终端间的整个呼叫流程,修改消息的IP头和消息净荷中与地址/端口相关的内容,使之成为消息目的地址域中有效的地址/端口,然后完成信令消息和媒体流的转发。Proxy不会更改终端间呼叫流程的状态机,仅对消息内容进行修改。Proxy对于网络中其他的实体是透明的,如图2所示。

Proxy由信令代理与媒体代理两部分组成 :

1. 信令代理(SPF)

信令代理对多媒体终端来说,可看作是服务器,即用户的注册和呼叫消息都会先发给Proxy,Proxy经过信令处理后再转发给服务器。同时,SPF对服务器又可看作是终端,服务器设备首先将被叫的请求发给Proxy,Proxy经过信令处理后再转发给真正的被叫终端。

SPF需具备协议感知功能,通过对信令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当前会话的地址转换信息。

2. 媒体流代理(MPF)

多媒体终端间的媒体流(如RTP流)都经过MPF进行处理和转发。MPF将呼叫双方的媒体流地址设置为MPF本身的地址。MPF可以检查报文的合法性,并根据信令处理结果来转发报文。代理的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Proxy与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协议为标准的H.323协议(或其他多媒体通信协议)。

四、Proxy在网络中的位置

根据应用环境不同,代理可以根据需要位于外网、内网和内外网边缘,如图4所示。

当Proxy位于内网时,它必须至少配置两个地址(一个内外地址,一个外网地址[FS:PAGE])。此时NAT设备应对Proxy的地址静态配置,让所有源和目的地址是Proxy的消息透明通过。

当Proxy位于内外网边缘时,其工作方式与ALG类似,如图5所示。当Proxy位于外网时,如图6所示。它需要配置至少两个外网地址,其中一个负责与NAT通信,另外一个负责与外网的实体进行通信。当外网连接几个彼此隔离的内网时,使用基于Proxy的穿越技术时,可以完成服务器位于外网而终端位于内网、服务器和终端均位于不同的内网时多媒体业务的NAT/FW穿越。

五、基于Proxy的H.323穿越方案

H.323与其他的多媒体应用协议(如H.248、MGCP和SIP等)有所不同,后者是不依赖底层承载协议的,而H.323协议中的部分信令协议是基于TCP的,如Q.931和H.245媒体地址的协商过程。

TCP是基于有方向的三次握手的过程来建立会话的,如图7所示。

当内网的终端侦听(Listen)一个TCP端口时,需要外网的设备主动向内外发起建立TCP连接的请求(TCP SYN报文)。由于终端并不会发送该端口的报文,NAT设备上没有相应的表项,因此来自外网的TCP SYN报文无法穿越NAT设备到达内部的终端。

在基于Proxy的H.323 NAT/FW穿越技术中,只有在Proxy位于外网时,才会遇到上述问题。在H. Proxy技术中,为了解决基于TCP的信令穿越问题,需要在网络中引入两个穿越实体,即穿越客户端(xTC)和穿越服务器端(xTS),当Proxy位于外网时,xTC和xTS通过彼此的相互配合来辅助完成H.323的信令和媒体流的穿越,如图8所示。

xTC和xTS之间的可以采用多种工作机制,如隧道机制和会话创建机制。对于隧道机制,规范中推荐使用增强的UDP隧道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在报文的IP头和UDP/TCP头之间插入一个UTH(UDP隧道头),UTH的结构如图9所示。

该UTH字段仅在xTC和xTS之间携带。

会话创建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当代理收到一个呼叫请求消息后,它会将所有相关的信息发送给xTS,xTS同时将该信息转发给xTC。xTC根据该信息在NAT上创建一个入口,相关的入口信息经xTS传送给Proxy。在会话创建机制中,xTC和xTS并不参与到整个的呼叫建立过程中。另外,xTC和xTS之间也可使用其他的技术来实现辅助穿越,如将来可能出现的某种分离模式的协议扩展机制等,xTC和xTS可以终结协议扩展部分,从而使xTC和xTS对外的接口仍然为标准的H.323协议。

(ITU-T)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译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同学习共成长。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罗索实验室 [http://www.rosoo.net/a/200905/7293.html]
本文出处:ITU-T 作者:ITU-T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将本文分享到微信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推荐内容